登山行走時如何減少疲勞與受傷的風險?
這在每一次登山時,我們都會分享我們上下坡的經驗,我們在這裡也初步為大家彙整了一些建議,涵蓋裝備、技巧、步伐控制、呼吸調節與體能準備等方面:
➊選擇合適的登山鞋或雨鞋
確保鞋子合腳並具有良好支撐力與防滑性能,避免磨腳或失去穩定性。並依照路線選擇輕量健行鞋或高筒登山鞋或依個人習慣選擇雨鞋。
➋善用登山杖減少負擔
減輕膝蓋壓力、降低肌肉疲勞,提升穩定性。上坡時縮短杖長、下坡時拉長杖長,保持身體平衡,靈活調整杖長應對不同坡度
➌減少背包負重,調整背負方式
建議總重不超過體重的 10-20%。重物放近背部中上位置,輕物放外側。腰帶調整至 60-70% 重量由臀部承擔,減少肩膀負擔
➍步伐輕盈,掌握行走技巧
採取小步慢行,避免過度用力導致疲勞。且維持均勻節奏,步伐應與呼吸同步,不宜忽快忽慢。下坡是多數人不太會走的路段,我們能降低重心,膝蓋微彎,腳跟先著地,以免膝蓋受損。
➎保持正確姿勢,避免肌肉疲勞
膝蓋放鬆,不鎖死,減輕膝蓋壓力。上半身自然擺動,避免僵硬,幫助保持平衡,增強行進穩定性
➏控制呼吸節奏,提升耐力
使用腹式呼吸,提高氧氣吸收率。不要等到喘不過氣才調整步伐,保持均勻呼吸節奏。如果開始喘氣,減慢步伐並用鼻子吸氣、嘴巴慢慢吐氣~
➐利用地形減少體力消耗
能選擇走「之字形」減少陡坡壓力。觀察地形,遇到平緩地形時適當放鬆,讓肌肉稍作恢復;遇到樹根、岩石等障礙物時提前觀察,選擇最佳落腳點,能適當減少體力消耗喔~
➑適時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
短暫休息(3-5 分鐘)比長休(15 分鐘以上)更有效,可減少肌肉冷卻導致的僵硬。休息時避免久坐,可以站立或輕鬆伸展雙腿,保持血液循環
➒適時補充水分與能量
每小時補充 300-500ml 水分,避免脫水導致疲勞。攜帶高能量、容易消化零食(堅果、能量棒、巧克力)補充體力
➓調整心態,享受登山樂趣
設定合理目標,避免操之過急~欣賞沿途風景,與同行夥伴保持良好互動,確保安全與樂趣
透過適當的裝備、正確的行走技巧、良好的呼吸調控及適當的休息補給,就能讓登山變得更加輕鬆愉快登山不僅是體能活動,也是心靈享受,慢慢來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!


Comments